查看原文
其他

周海婴,你读过鲁迅的书吗

2017-12-19 红旗杂志

作者:pioneer 来源:乌有之乡对文艺界的事情我一向不关心。上网偶然得知,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的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很畅销,且上了央视的《子午书简》栏目。鲁迅先生是一向是我所景仰的。爱屋及乌,对先生的儿子也心生敬意。待了解了文章大意,尤其看了他在2006“上海书展”《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发布会上的讲演稿。实在让我大趺眼镜。无法相信他读过鲁迅先生的书。


回忆录里看似无意实则有意把鲁迅先生树立成毛主席和共产党人的对立面,说是反右时主席亲口说:如果鲁迅活着,要么闭嘴,要么进监狱。言下之意无非是毛主席比国民政府还专制,而且“硬骨头”鲁迅如活着肯定要站在右派的立场上反对毛主席的“专制”。如此低级到稍有常识的人都不会相信的谣言竟堂而皇之的出现鲁迅后人回忆录里,实在令人齿冷。鲁迅先生如何能和右派拉上关系?


鲁迅先生去世后不久,毛主席誉其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更树其为“无产阶级文艺队伍的领袖”;49以后整整一个时代,其作品是唯一与“毛选”并行于世的系统出版物。

倘使建国后右派直接上台,会给鲁迅如此地位吗?君不见右派精英上台后搞改革,急匆匆的抬出了当年鲁迅先生的批判过的资产阶级精英文化代表:梁实秋、林语堂、徐志摩……,鲁迅先生早已被打入“冷宫”。看鲁迅先生的书已然成了“另类”。

在当前鲁迅先生已被右派主流抛弃之时,周海婴先生很识识务地投入右派的怀抱,并向鲁迅先生的阵营——无产阶级反戈一击。打着“还原真实的鲁迅先生精神”的旗号,企图把鲁迅先生重新树立成一个和毛主席的伟大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对立的右派形象,说什么被“意识形态化”掩盖了的鲁迅形象并不是非常真实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时间里,鲁迅受到了来自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别重视,鲁迅的革命性开始逾越他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特别的强调。以往很多描述鲁迅的文字也把他刻画成了一个喋喋不休、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形象,形象是双眉紧蹙严峻凝重的,思想是革命化战斗化的,没有个性和生活,其他方面似乎都淡化掉了,只剩这么一个壳,甚至在对这个壳的描述中,也忽略了他作为思想家、文学家的存在”,“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也把这个特别“革命化”了的鲁迅形象以知识普及的形式传播给了一代代中国人”,“根据我的不完全调查,现在青年的一代已经开始淡忘鲁迅了,如果你去问他们‘鲁迅是谁?’他们就会说‘横眉冷对千夫指’呀,‘俯首甘为孺子牛’呀;这都是一个已经‘阶级斗争化’了的鲁迅,一个除了用“战士”这个名词来说明以外就找不到词汇来说明的鲁迅。”,“‘立人为本’是鲁迅精神的灵魂。


鲁迅讲的个体尊严,代表着现代人的价值理念,…,这是每个人的天赋人权。这是一种普世价值理念。…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意识,他就具有了真正的勇气,他就可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了。他也就可以拥有‘一个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一种坦荡的胸怀了。……

周海婴自以为经过这样“还原”后的鲁迅就能被占据主导地位的精英文化所接受。而实际上右派精英们除了利用来攻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以外,决不会接受鲁迅。因为鲁迅先生文章里的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是无法绕过去的。梁实秋说他背叛了旧社会,投降了无产阶级,他就出《二心集》;梁实秋反对文学的“阶级性”,鼓吹文学当写“永恒的人性”,他就写了《文学与了出汗》,提出“‘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不知道倘要做长留世上的文字,要充长留世上的文学家,是描写香汗好呢,还是描写臭汗好?”。毛主席在延安文艺作谈会上提出的“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这就和鲁迅先生一起指出的无产阶级文学的立场。并号召造知识分子以鲁迅为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学习鲁迅的这种战斗精神和方法,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千夫”)决不屈服。就象鲁迅先生临死时说的那样:别人死前要忏悔,宽恕自己的敌人,但他对自己的“怨敌”,“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

再看看周海婴对鲁迅先生的结论:“鲁迅就是一个具有这种批判精神的斗士 46 32823 46 15287 0 0 4308 0 0:00:07 0:00:03 0:00:04 4308值得特别强调的是,鲁迅的这种批判目的不是破坏、拆毁和颠覆,而是在于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他的建设性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应该说,鲁迅对孙中山推翻千年帝制、亲手创建的新制是有感情的,是希望它成长壮大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希望和期待,他才对那些丑恶的、腐败的、麻木的、落后的现象怀抱如此深刻的愤怒。但在这愤怒后面难道不是跳动着一颗希望的心吗?所以,我们说鲁迅是一个为新文化理念去战斗的人。当他看到一切阻碍着新文化传播的力量的时候,他是以合法的、和平的方式来捍卫新文化的,虽然有时候他使用讽刺与挖苦的笔调,但这仅仅是他的一种个人风格,是无可厚非的。”

好个“和平”、“合法”、“希望的心”。原来鲁迅先生并不想破坏这个由孙中山亲手创建的、后被右派头子蒋介石篡夺了的“新制”。这是一个读过鲁迅文章的人说的话吗?

鲁迅先生说:“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在沉痛悼念“左联”五烈士时先生写道:“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纪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们鲜血所记录,永远在显示敌人的卑劣的凶暴和启示我们的不断的斗争”;

1936年2月,当鲁迅得知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时,受到了极大鼓舞。他请史沫特莱托人转道巴黎,致电毛泽东和朱德,热烈祝贺这个伟大的壮举,他在电报中说:“

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更大的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极热烈的欢迎与拥护”,

鲁迅又撰文高度评价红军长征的意义,他充满信心地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瞿秋白也曾为《鲁迅杂感选集》作序,他说:“鲁迅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鲁迅则说“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我对于你说话的时候,和对自己说话一样。”还题赠给瞿秋白一幅对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既然鲁迅先生以共产党人为同志,那共产党人的“志”是什么?也是对国民党政府“跳动着一颗希望的心”吗?

再看看周海婴的光彩的头衔: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顾问等。建国后人民群众没有忘记为无产阶级战斗的鲁迅先生,给了他应有的地位。梁实秋的儿子会有这样的待遇吗?然而周海婴似乎有不以之这荣,反以之为耻之意。否则为什么急急忙忙的要“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原来的鲁迅形象竟是不“真实”的吗?

在他眼里,“鲁迅既非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也非整天拿着匕首投枪寻衅的战士,亲情味很浓。广交际,善结纳,也和人闹点儿误会嫌隙,但除了自己的弟弟周作人而外,和其他的人好像并未结下解不开的圪瘩。”周海婴对鲁迅先生如此“中庸”的还原,对一生都在反对“中庸”之道的鲁迅先生,简直是极大的污辱。

周海婴大概忘记了鲁迅给他的遗嘱:倘无才学,随便找点儿事做做,万不可当空头的文学家。周海婴虽没有当文学家,但在一个热衷于名人出书的时代,写本回忆录叙叙亲情本无可厚非。但学着无良文人的“揭密”、“曝料”,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的和右派精英同流合污,如何让鲁迅先生瞑目?

有人撰文说,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孩子,周海婴自然对鲁迅先生有着优先发言权。周海婴幼年丧父,孩子对于父亲的印象,仅限于表面罢了,我以为研究鲁迅有先生自己留下的文章足矣。谈懂了先生的书,就懂了先生的内心世界。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的儿子今年10岁,如果我现在突然死亡。世上真正了解我的人当是我的同事、同志和朋友。将来回忆我的时候只能记得我给过他的爱护,至于他老子的为人、报负是什么决不清楚。若老师出个作文题目《记我的父亲》,恐怕写出个“和蔼可亲”后就江郎才尽了。

周海婴先生,多读一读鲁迅先生的书吧。

朗诵艺术杂志丨留白之美 • 作者:李娟 朗诵:蓝莲

单田芳《新儿女英雄传》21-22集

【听评书】刘兰芳评书--杨家将第三十五集

【听评书】刘兰芳评书--杨家将第三十六集

听~田连元评书《水浒传》第三十五回

听~田连元评书《水浒传》第三十六回

毛主席万岁

陕西人民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平壤金正淑纺织厂的工人们

白求恩:“不是社会主义者才荒唐可笑”

今日朝鲜:朝鲜公民

毛主席“闭关锁国”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